火神店暴动后,国民党政府在永城设立“清乡”分局的同时,为了加强对全县人民的统治和对基层的控制,决定在全县开始实行新编保甲制度。把全县划为9个区309个乡镇573保6458甲。一区37乡1镇(城关),二区25乡2镇(茴村、苗桥),三区25乡,四区36乡,五区35乡,六区35乡1镇(酂阳),七区32乡,八区35乡1镇(薛湖),九区33乡1镇(山城)。依次设置区长、乡长、保长、甲长。到1934年,全县完成新编保甲制,乡改称联保,乡公所改称联保办公处,置联保主任、联保队副、文书各1人。1935年秋,全县9个区改设5个区,下辖563保6498甲。第一区公署驻顺和集,辖99个保、1111甲;第二区公署驻茴村集,辖103保、1154甲;第三区公署驻新桥集,辖126保、1395甲;第四区公署驻酂城集,辖108保、1214甲;第五区公署驻薛湖,后迁山城集,辖137保、1624甲。区公署设区长1人,区员2人,文书1人,录事2人,区丁2人,共计8人。 |